慶端午,話屈原

     屈原在農曆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殺,楚國人為了不讓屈原的屍體被河裏的魚吃掉,用竹葉包米飯投江中給魚吃,就是現在的「粽子」。又在這天乘舟趕魚,就是「龍舟競賽」的典故。

    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,早年曾受楚懷王信任,先後任三閭大夫、左徒,是楚懷王的得力助手。他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,共同對抗秦國。秦、楚、齊是當時較強的三個國家,只要任何兩國結盟,就會削弱其他一國,這也是秦國最大隱憂。

   楚懷王十六年(前313年),秦國為了破壞楚齊聯盟,派張儀賄賂楚國寵臣,並向楚王說:「如果能和齊國斷交,秦國願意獻出商、於一帶六百里土地給楚國。」屈原知道是秦國的計謀,可是楚懷王不聽屈原勸告,愛聽寵臣的甜言蜜語,真與齊國斷交,還派人隨張儀去秦國接受土地。

    張儀回秦國後裝病,三個月不見楚使。等秦國與齊國結盟後,張儀告訴楚使:「是六里地,不是六百里。」楚使回報懷王,懷王很生氣,出兵伐秦,結果大敗,損失八萬大軍及漢中土地。這時懷王後悔不用屈原之策,於是又讓屈原去齊國,重修齊楚之盟。

    秦國就怕齊、楚復交,提出願退還漢中一半土地以求和。楚懷王痛恨張儀,提出:「不要漢中土地,只要張儀的人頭。」秦惠王本來不答應,張儀卻很有自信的願意到楚國去。到了楚國,張儀先賄賂了楚國鄭袖、靳尚等奸臣,楚懷王竟糊里糊塗的不但不殺張儀,而且答應張儀提出的秦楚聯姻。楚國又一次失信齊國,楚懷王放逐屈原,相信張儀的話,親自到秦國迎親。

   楚懷王26年,齊、韓、魏三國聲討楚國違背盟約。楚國向秦國求救,還將太子送到秦國作人質。27年楚太子殺了秦大夫逃回楚國。28年,秦聯合齊、韓、魏攻楚,佔領重丘。29年又攻楚,殺楚軍二萬。30年又攻楚,取楚八個城。秦昭王邀楚懷王在武關相會,屈原認為秦是:「虎狼之國,不可信。」懷王又不聽屈原的話前去,結果懷王被劫往咸陽,並要脅他割讓土地,後來懷王死在秦國。

     楚頃襄王六年,秦國要和楚國決戰,楚國君臣害怕,要再與秦國講和,屈原極力反對,再一次被放逐,雖痛心疾首,卻又無能為力,從頃襄王六年到十八年,楚國完全被秦國所控制。

頃襄王十九年,楚割讓上庸、漢北土地。

二十年,白起攻楚,取邪、鄧、西陵。

二十一年,白起攻下郢都(楚國都),君臣狼狽逃難。

屈原在「哀郢」所說:「皇天之不純命兮,何百姓之震愆?民離散而相失兮,方仲春而東遷。」就是形容這次狼狽像。

(天意是如此的變化無常啊!為何讓百姓受罪驚嚇。人民離鄉背井,妻離子散,在年初二月就向東逃難。)

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一直走向滅亡,自己卻不能有所作為,有了「以身殉國」的念頭。他到長沙附近的汨羅江,在完全絕望的心情下,於五月五日投江自盡,之前寫了一篇文章「漁父」,內容是這樣的:

屈原既放,游於江潭,行吟澤畔,顏色憔悴,形容枯槁。

漁父見而問之曰:「子非三閭大夫與!何故至於斯?」

屈原曰:「舉世皆濁我獨清,眾人皆醉我獨醒,是以見放。」

漁父曰:「聖人不凝滯於物,而能與世推移。

世人皆濁,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

眾人皆醉,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釃

何故深思高舉,自令放為?」

屈原曰:「吾聞之,新沐者必彈冠,新浴者必振衣;

安能以身之察察,受物之汶汶者乎?

寧赴湘流,葬於江魚之腹中。安能以皓皓之白,而蒙世俗之塵埃乎!」

漁父莞爾而笑,鼓(ㄧˋ)而去,

乃歌曰:「滄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吾纓;滄浪之水濁兮,可以濯吾足。」遂去,不復與言。

譯文:

   我屈原被放逐後,在江岸一帶遊蕩,在水岸邊走邊嘆氣,面容是這麼的憔悴乾枯。

   漁父見了我就問:「你不就是三閭大夫屈原嗎?為什麼來這裏呢?」

   屈原說:「這世上的人都污濁不堪,只有我是清白的;大家都濫醉了,只有我還是清醒的,所以我被放逐了。」

   漁父說:「聖人不都是有智慧的,不會被世俗凡物所拘束,而能隨世俗環境的改變而將就順俗嗎?世人都污濁為什麼不同流合污一起鬼混呢?

大家都醉了,為什麼不也隨便吃些喝些,喝給他濫醉呢?何必故作君子忠臣,害自己被放逐了呢?」

    屈原說:「我聽說:剛洗過頭髮的人,必定先將帽子的灰塵彈掉再戴上;剛洗過澡的人,必定先將衣服上的塵埃抖掉再穿上。怎能以潔白的身體去接觸污穢的東西呢?我寧可跳湘江,葬身魚腹之中,又怎能將我潔白的人格,去蒙受世俗的塵埃呢?」

   漁父勸說無效,笑笑划著船走了。一面還唱著歌:「滄浪的水乾淨的時候啊!可以用來先我的帽帶;滄浪的水混濁的時候啊!就用來洗我的腳。」漸走漸遠,不再跟我說話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原佛子心樂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