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.宰我問:「三年之喪,期已久矣!君子三年不為禮,禮必壞;三年不為樂,樂必崩。舊穀既升,鑽燧改火,期可已矣。」
子曰:「食夫稻,衣夫錦,於女安乎?」
曰:「安!」
「女安,則為之!夫君子之居喪,食旨不甘,聞樂不樂,居處不安,故不為也。今女安,則為之!」宰我出。
子曰:「予之不仁也!子生三年,然後免於父母之懷。夫三年之喪,天下之通喪也,予也,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?」
註解:
1、 三年之喪—周禮:父母的喪期,自天子至庶民,都是三年。
2、 期已久矣—期,一周年,即十二個月。已經夠久了。
3、 三年不為禮禮必壞—壞,指不熟習於禮節。三年的時間不實習禮儀,必會敗壞。
4、 三年不為樂樂必崩—樂崩,指樂理荒廢與樂器久不用而毀壞。三年的時間不習音樂,必會毀壞。
5、 舊穀既沒新穀既升--舊的穀子已經吃完了,新的穀子也已經收成開始吃了。
6、 鑽燧改火—古人以鑽木取火,每季各用不同的木材,春季以榆、柳,夏季以棗、杏,季夏用桑、柘,秋季用柞、楢,冬季用槐、檀,一年的時間已經全部輪過了。
7、 期可已矣—已,止,指喪期可以結束了。宰我認為滿一年就可以結束喪期了。
8、 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—稻,稻米,居喪時不食稻米。錦,采衣,居喪時穿素服,不穿采衣,以表示哀戚之意。女,同汝,你。安,舒適。孔子問宰我:「在三年的喪期中,吃白米飯、穿采色衣服,你覺得會舒服嗎?」
9、 食旨不甘—旨,美味食物。心中哀戚,吃著美味的食物不會覺得甜美。
10、 聞樂不樂—聞樂,讀悅,聽到音樂。不樂,音勒,不會快樂。心中哀戚,聽音樂不會覺得快樂。
11、 居處不安—居處,指日常的生活。不安,沒有安定的感覺。詩經蓼莪:「無父何怙(ㄏㄨˋ) 無母何恃(ㄕˋ) 出則銜(ㄒㄧㄢˊ)恤(ㄒㄩˋ) 入則靡至(無父則無所依,無母則無所靠,在外則中心銜恤、在家則如未歸也)。」
12、 予之不仁也—予,宰予,即宰我。不仁,無道,不是個有仁的人。人的德行齊備而成熟稱有仁,否則為不仁。
13、 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—子,兒女,小孩。小孩生下來,要三年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。
14、 天下之通喪—自天子以至於庶民,父母之喪都是三年,所以稱為通喪。
15、 三年之愛—愛,感情、恩情、思親之情。三年的恩情。
簡譯:
宰我問孔子:「父母的喪期要三年,一年就已經夠久了。三年的時間不實習禮儀,必會敗壞;三年的時間不習音樂,必會毀壞。舊的穀子已經吃完,新的穀子也已經收成開始吃了。鑽木取火的木材,一年的時間已經全部輪過了。滿一年就可以結束喪期了。」
孔子說:「喪期中,吃白米飯、穿采色衣服,你覺得會心安嗎?」宰我說:「心安。」孔子說:「你覺得心安,就這樣做吧!」宰我出去後,孔子對其他的弟子們說:「宰我真是個不仁的人啊!小孩生下來,要三年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,三年的喪禮是天下通行的禮,宰我有三年的親情來思念死去的父母嗎?」
演繹:
宰我是孔子弟子中有好口才的高徒,口才好的人必定思想較先進,孔子曾說:「是故惡夫佞者。」只有好口才而無仁德的人,恐怕會敗道亂德,每日造罪而不自知,口才好的修道人要小心反省才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