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章

之一

哀公問政。子曰:「文武之政,布在方策。其人存,則其政舉;其人亡,則其政息。人道敏政,地道敏樹。夫政也者,蒲盧也。故為政在人,取人以身,修身以道,修道以仁。仁者人也,親親為大;義者宜也,尊賢為大。親親之殺,尊賢之等,禮所生也。王天下有三重焉,其寡過矣乎!

註解:

1:布在方策--記載在書籍上。布,記載。方,木板。策,竹簡,即當時的書籍。

2:人道敏政,地道敏樹--善盡人倫的道理,就可以將政治處理得好,就如同善盡地質的道理,就可以讓植物長得好。

3:蒲蘆—蒲,菖蒲草。蘆,蘆葦草,皆易生之水草,有水之處皆可生長。政治喻蒲蘆,只要有好環境(像文王、武王一樣的施政者,加上良好的制度),政治自然會很快好起來。

4:為政在人--政策是死的,處理政治關鍵,在得到執行政策的人才(是不是個賢人)。

5:取人以身—選取人才(賢臣)首重他的修養(身修了沒)。

6:修身以道—修養自身要合正道。(觀念要正確)

7:修道以仁—修道以仁為最重要。

8:親親—親近其所當親近之人。(即論語學而13之「因不失其親」)

9:親親之殺,尊賢之等--殺,音晒(ㄕㄞˋ),差等,等級,分別。

10:王天下有三重—王音旺,治理。重音眾,重要事項。治理天下有三件重要的事。即前章所謂:議禮、制度、考文。把這三件事做好,上下有可遵循之禮,過失自然減少。

簡譯:

魯哀公問治國之道。孔子說:「文王、武王治國的大道理都記載在書籍上,當文王、武王在的時後就可以把政治治理好;他們不在了,那些大道理就沒用了。善盡人倫的道理,就可以將政治處理得好,就如同善盡地質的道理,就可以讓植物長得好。其實政治的推行是很容易的,就像蒲草、蘆葦草的繁殖一樣,只要有適當的環境,就能推行開來了。

所以處理政治,關鍵在得到執政的人才;要選取這個人,首先要注重他的修養,修身要合乎正道,修道以「仁」為重點。仁就是發揮人的本性,親近其所當親近之人是最重要的;其次是「義」,義就是做事合宜,尊敬賢能的人最重要。親近所當親近的人是有分等級的,尊敬賢人也是有分級別的,如何對待親、疏、尊、卑不同等級的人,「禮」就是為此而設的。

治理天下有三件重要的事:就是議禮、制度、考文。這三件事如能做好,就少有過錯了吧!

 

之二

   天下之達道五,所以行之者三。曰:君臣也,父子也,夫婦也,昆弟也,朋友之交也,五者,天下之達道也。智仁勇三者,天下之達德也;知斯三者,則知所以修身;知所以修身,則知所以治人;知所以治人,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。

註解:

11:達道—人人所共同要履行的人倫。

12:行之者—用來實行五種人倫的修養工夫。

13:達德—人人所共有的德性。

簡譯:

「天下人人所共同要履行的人倫有五種,用來實行的修養工的夫有三樣。君臣、父子、夫婦、兄弟、朋友的交往這五種就是人人所共同要履行的人倫。智、仁、勇這三樣就是天下人人所共有的德性;明白這三點,就知道怎樣修養自身了;知道怎樣修養自身,就知道怎樣管理別人了;知道怎樣管理別人,就知道怎樣治理天下國家了。

    

之三

  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,曰:修身也,尊賢也,親親也,敬大臣也,體群臣也,子庶民也,來百工也,柔遠人也,懷諸侯也。修身則道立。尊賢則不惑。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。敬大臣則不眩,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,子庶民則百姓勸,來百工則財用足。柔遠人則四方歸之,懷諸侯則天下畏之。

註解:

14:九經—九項不變的法則。

15:來百工—來音賴(ㄌㄞˋ),慰勞,勉勵。百工,各類工匠。

16:柔遠人—柔,寬慰,恤勉。遠人,他方來的客人。對他方來的客人以溫情慰勉之。(可能是逃難來投奔的,也可能是仰慕來歸順的。)

17:懷諸侯—懷,包容,收服。以恩、以德感服各國諸侯。

簡譯:

「凡是治理天下國家有九個不變的法則:一、修養自身。二、尊重賢人。三、親愛親族。四、禮遇大臣。五、體恤群臣。六、視民如子。七、勸勉百工。八、寬慰遠方來的人。九、感服各國諸侯。

修養自身,則大道就能確立;尊重賢人,則對道理不會有疑惑;親愛親族,則伯叔兄弟之間,不會有怨恨;禮遇大臣,則國事有專任的大臣盡心處理,自己不會因事繁忙而迷亂;體恤群臣,則群臣會更盡心盡力的報答;視民如子,百姓也會互相勸勉效忠;勸勉百工,各行各業努力工作,生產增加,國家財用就會充足;寬慰遠方來的人,四方的人就會聞風來歸附;感服各國諸侯,天下的人就沒有不畏服的了。

之四

   齋明盛服,非禮不動,所以修身也;去讒遠色,賤貨而貴德,所以勸賢也;尊其位,重其祿,同其好惡,所以勸親親也;官盛任使,所以勸大臣也;忠信重祿,所以勸士也;時使薄斂,所以勸百姓也;日省月試,既稟稱事,所以勸百工也;送往迎來,嘉善而矜不能,所以柔遠人也;繼絕世,舉廢國,治亂持危,朝聘以時,厚往而薄來,所以懷諸侯也。

註解:

18:齊明盛服—齊音義同齋(ㄓㄞ),即齋戒。心守齋戒,身著禮服。喻身心皆不可亂動。齋明,齋戒之時,要一心一意的專注於自己的思想,是否有不正當的念頭:所謂「克己復禮」、「二六時中」,不敢有一絲絲情慾妄念。曾子所謂「思不出其位」是也。盛服,禮服

19:去讒遠色—不聽讒言,遠離美色。

20:官盛任使—盛,多。部屬眾多,足以供他差使。

21:時使薄歛—使民以時(要差使人民服役,要在恰當時間,或在農閒之時),薄收稅賦。

22:日省月試,既稟稱事—按時考核其工作能力,給予和工作相當的報酬。既稟—薪俸,報酬。既音系(ㄒㄧˋ)。稟音領(ㄌㄧㄥˇ)。稱事,與工作相稱。

23:矜不能—哀憐體恤能力差的(弱勢)人。

24:繼絕世,舉廢國—幫已經斷絕世系的諸侯延續下去,幫政務已廢弛的國家振興起來。

25:治亂持危—國內有禍亂要幫他平治,有危難要幫他扶正。

26:朝聘—朝,諸侯朝見天子之禮;聘(ㄆㄧㄣˋ),即聘問,諸侯互相拜訪之禮。「古禮比年(每年)一小聘,三年一大聘,五年一朝。」

簡譯:

平常要像在齋戒一般,心思不可亂動(胡思亂想),身體也要像是穿著禮服一樣,不合禮法的行為不敢輕舉妄動,這樣就是在修身;不聽讒言、遠離美色、輕視財物、重視道德,這就是在勸勉賢人;升高他的官爵、增加他的俸祿、認同他的喜好與厭惡,這就是勸勉親愛自己親人的方法;給他足夠的部屬讓他差使,好讓他完成較重大的國事,這就是勸勉大臣的方法;待他以誠信,並給他優厚的俸祿,這是勸勉基層官吏的方法;按時役使,薄收稅賦,這是勸勉百姓的方法;每日考察,每月考核,給予工作相當的報酬,這是勸勉百工的方法;歡送那要離開的、迎接那新來的,獎勵良善的、憐恤能力差的弱勢人,這是慰勉遠來客人的方法;世系已斷絕的諸侯幫他延續下來,政務廢弛的國家幫他振興起來,國內有禍亂要幫他平治,有危難要幫他扶正,定時的朝貢聘問,送人的禮物不嫌多,收受的禮物不嫌少,這是感服各諸侯國的方法。

 

之五

   在下位,不獲乎上,民不可得而治矣;獲乎上有道,不信乎朋友,不獲乎上矣;信乎朋友有道:不順乎親,不信乎朋友矣;順乎親有道,反者身不誠,不順乎親矣;誠身有道,不明乎善,不誠乎身矣。

註解:

27:獲乎上—得到上級的信任。

28:信乎朋友—得到朋友的信任。

29:順乎親—讓父母順心,或孝順父母。

30:反諸身不誠—反省自身不夠真誠。誠身,讓自身現出真誠。

31:明乎善—明白至善的本性。(明明德)

簡譯:

低職位的官吏如果得不到上司的信任,就無法管理百姓了;得到上司的信任有一定的辦法,就是先能得到朋友的信任;如果不能得到朋友的信任,就不能得到上司的信任了。

得到朋友的信任有一定的方法,就是孝順父母,讓父母順心;如果不能讓父母順心,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了。

讓父母順心有一定的方法,就是要發自內心的「誠」;如果反省自己的內心不夠「誠」,就不能讓父母順心了。

讓自己發出真「誠」有一定的方法,就是要明白至善的本性;不能明白這至善的本性,就無法發出內心的真「誠」了。

    

之六

  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,所以行之者,一也。

註解:

32:一也—一個「誠」字而已。

簡譯:

治理天下國家雖然有九個法則,然而實行起來卻只有一個「誠」字而已。

演繹:

智、仁、勇雖是人人所共同的德性,卻不是人人可以發揮得極致,但只要肯用功,及其成功一也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原佛子心樂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